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美國三番四次的出爾反爾,變本加厲,不難看出中美貿易爭端烽煙再起,長期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美國近2次對中國擬加征關稅產品清單來看,清單雖然仍舊針對中國的2025戰略行業,但是有所調整,特別是擬加征關稅的醫療器械產品,有了重大調整!
6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并公布了征稅清單。
就醫療器械行業而言,6月份征稅清單中,僅有22種醫療器械產品,而在早前4月公告的初始征稅清單中,醫療器械產品有52種。醫療器械產品減少了一大半,主要保留了高端醫療器械產品。
保留對于高端醫療器械征收高額關稅,對于很多剛剛在國際市場站住腳的中國醫療器械廠家來說,影響還是巨大的!一旦美國再出臺對華2000億商品征收關稅清單,高端醫療器械依舊會是重要目標!
畢竟對于中國高性能的醫療器械廠家來說,拓展海外市場,價格是一大優勢,一旦被加征高額關稅,對于很多剛打開海外市場不久的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來說,將是不小的沖擊!
為反擊美國的高額關稅,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6類醫療器械也被納入其中。
在這6項當中,最受關注的是“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也就是說整機進口將征收25%的關稅。
據《中國醫療設備》等8家機構今年3月下旬公布的數據,在磁共振MRI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中,德國的西門子占35.1%,美國的通用電氣占30.4%,荷蘭的飛利浦占22%,日本的佳能占10.7%,中國的東軟占7.4%,中國的聯影占1.1%,其他占0.5%。
從上可以看出,一旦對美核磁共振整機進口征收25%的關稅,最有可能受到的影響是誰,大家一看都明白。
而如果美國進一步采取出臺所謂的征稅清單,預計將有更多原產自美國的醫療器械將被加征高額關稅。
貿易博弈就是技術博弈,要在新一輪反貿易壁壘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國產崛起是關鍵!
中國在以戰止戰的同時,應當側重提升內生增長動力,推動高質量增長戰略。
政策向國產傾斜,增加國產研發投入力度,國產醫療器械創新、加速進口替代已經進入關鍵時期!
在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國家政府多次出臺強有力政策,著重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這些政策主要圍繞三個目的展開:加快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重點發展具備重大臨床價值產品;突破自主創新,加速國產化。
在國家政策資金支持領域,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于3月22日在京簽署《關于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作協議》,明確為加大政策性金融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在“十三五”期間,為企業提供不低于8000億元人民幣融資,重點支持實施《“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重大工程及相關創新平臺建設等。
而醫療器械行業是《“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重點支持領域!其中4大醫療器械產業被重點支持,包括醫學影像設備、先進治療設備、醫用檢查檢驗儀器、植介入生物醫用材料。
在加大國產醫療設備加速進入市場領域,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發改產業〔2018〕558號),這也是反貿易壁壘之后國家發布的又一支持國產醫療器械崛起的重磅文件。共有32種醫療設備產品可以享受到“首臺套”推廣應用政策的扶持。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除美國外進口高端醫療器械獲將迎來利好.
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