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還記得去年CCTV1《機智過人》節目中,人工智能閱片機器人“啄醫生”嗎?它單挑15名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結果,這些來自全國三甲醫院、平均閱齡20年、閱片量超過20萬張的頂級醫生,都被一一挑落馬下。“啄醫生”對30套肺片精準檢測完勝。智慧醫療
AI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全球頂尖的技術公司都在搶占攤頭,國內企業也熱火朝天,擼起袖子埋頭干。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融資井噴。2017年是人工智能產業化元年,在政策、資本、創業者的狂熱助推下,人工智能不斷在金融、醫療、零售、教育、安防等領域多點開疆破土,最終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爆發式增長。
人工智能+醫療,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主要有五個發展方向:
第一,醫療機器人。一是可穿戴型機器人,能夠讀取人體神經信號,也稱為“智能外骨骼”;二是,能夠承擔手術或醫療保健功能的機器人。做得最好的當屬IntuitiveSurgical公司與IBM、麻省理工學院和Heartport公司聯手開發的“達芬奇機器人”,2015年5月,讓它走紅網絡的縫合葡萄皮視頻還歷歷在目。國內也有部分初創公司在做這部分工作。
第二,智能藥械研發,將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學習技術應用于藥物研究,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快速、準確篩選出合適的化合物或生物,縮短新藥研發周期、降低新藥研發成本、提高新藥研發成功率。零氪科技在這個領域有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三,智能診療,即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診療應用,讓計算機“學習”專家醫生的醫療知識,模擬醫生的思維和診斷推理,從而給出可靠診斷和治療方案。這是百洋智能科技的沃森醫生所擅長的。
第四,智能影像識別,即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上的應用。80%的醫療數據是非結構化的,藏在海量的病史和影像里。清洗數據,提高可讀性,提高讀片準確率,提高影像科醫生工作效率,都是迫不及待并且容易達到的。零氪科技、健培科技、推想科技都在這一塊發力。
第五,智能健康管理,即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健康管理的具體場景中。目前主要集中在風險識別、虛擬護士、精神健康、在線問診、健康干預以及基于精準醫學的健康管理。微泰醫療主攻新型胰島素泵,碳云智能開發的平臺涵蓋營養、運動、美容三大板塊,思派科技從事腫瘤領域的數據業務。
整個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技術層與應用層。從以上梳理大致可以看出,我國醫療AI的創業公司則往往選擇在應用層扎堆,如輔助診斷、健康管理和藥物研發等。因為這些領域轉化周期短、變現能力強、門檻相對低、對成長有利。
而基礎算法和計算平臺、海量的數據來源還有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的基礎技術等屬于行業頭部,壁壘較高,往往需要較長期的高投入才能有高回報,不是一般公司能玩的起的,所以科技巨頭才偏愛底層布局。
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